大学朱子,大学朱子版

朱熹为何要人先读《大学》?
《大学》这本书在古代定义是等到你到20岁之后,弱冠之年之后才可以读的一本书,因为儒家是很注重一个人礼仪品德的,这本书就是在做民、做臣、做君要遵守什么样的原则之后,你才能去读那些四书五经,钻研那些更多的东西。
《大学》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朱熹认为《大学》是儒家体系的一个纲领性的文件,所以“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这是读“四书”之次第及作用。
大学是教人如何变成一个大人,或者说如何成长成一个成熟的人。
大人不是说你长大就变成大人了,是说你的思想要变成成熟的人。
是儒学的一个很重要的价值体系,因为对于人来讲的话,首先要塑造人的正确的价值观,有了正确的价值观,人的体现才会变得更正直,诚实善良。我们常规的表现都是我们价值观外在的一个体现,所以塑造内在的价值观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所以大学作为四书五经的开篇之作是非常重要的。
这也是那个稻盛和夫在《思维方式》里面讲,为什么人要首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人的价值观正确,就会把所有的力量用到一个正确的地方去,如果满脑子都是歪点子,干坏事,对社会只是有危害的,能力越强危害越大。
首先讲的就是要明明德,讲做人要讲德。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来不断地修炼,自我修身。
《大学》为什么会成为“四书”之首?
《大学》成为四书之首是有原因的,宋代的儒学集大成者朱熹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一个人要了解儒学的话,得要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后来,朱熹把大学的原文重新做了编排,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其中《经》是孔子的原话,由孔子的学生曾子记录;《传》则是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的曾子对《经》的理解和阐述。
做完这些,朱熹又把《大学》作为四书之首加以推广和运用。时至今日,这成了朱熹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莫大功绩。
《大学》被列为“四书”之首,它以教人明辨是非为起点,指出了人的自我成长之路,即提升自我,融入社会,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也是《大学》“八条目”。
它规划出了我们的人生路线,既有宏观的指导,又有微观的细节操作指导,所以《大学》是“四书”的破题之书,摆在第一位来读。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bw.com/post/79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