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等级考试硬笔一级作品,书画等级考试硬笔一级作品图片

硬笔习作,不知该怎样设计题写落款和抬头?请行家指点?
书法的款识最初是为实付实用而产生的,告诉人家这是谁写的,说得高雅一点叫“署款”或“款识”,说得通俗一点叫“落款”。
随着书法艺术的发展,款识不仅仅只是一种标识,逐渐起到平衡画面、锦上添花的作用,成为作品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款识就内容而言,包括姓名、年月、地点、正文来历以及由此而发的感慨、议论等。
就形式而言,款识有单款和双款之分,有长款和穷款之分。
双款又有上款下款之分,上款是受书人的名字,如“某某先生正腕”、“某某方家清正”等等。
落款的字体、大小、位置等,都有很多讲究,这需要多欣赏书法家的作品,多看多琢磨。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硬笔书法的抬头和落款一般以抬头描述内容或书写目的,落款以署名和地点等形式见多。也有落穷款如“XX练字”“XX硬笔”“XX拙笔”等等。
硬笔书法参照软笔而来,很多章法和布局都可以参照软笔字帖,没有有别于毛笔的抬头和落款。近代硬笔书家也有些创新的措辞来落款,只要遵循书法落款的要素,表述明确,个人觉得也未尝不可。个人见解,请指正。
硬笔横写的落款和抬头,没有古法依循,以美观和谐为准。以竖式传统书法行文格式,抬头与落款参照毛笔书法的一般方法和规则。
抬头或落款通常分别写于正文首尾,单独成列。正文如是楷书(行书),抬头或落款通常使用楷书或行书,题款末字不能低出于正文,字幅应小于正文。有的赠书作品,也常在抬头缀以“书赠XXX惠存”“恭祈XXX雅正”等字样。
一般古诗词文章的书写,也通常不写抬头,主要信息择要体现于落款,简约大方。有的硬笔书画纸专门设计了固定的格式,如下图,也可将抬头与题款写在正文中间,只要清晰美观不违和,也都是可以的。
浅谈。插图为抱庸硬笔习作。
硬笔书法创作写什么内容有讲究吗,如果参赛必须写诗词吗?
谢邀!
书法创作,需要对内容进行一定的选择。
书法作品欣赏中,有三分字七分裱之说。事实上,选择什么样的内容,直接决定书法作品的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作品的装裱和展览。硬笔书法的创作,也不例外。至于参赛作品,不说一定要选择诗词,也可以选择散文、杂记等。但是就个人而言,会更偏向于选择诗词,理由有二:
第一,在诗词当中,用的都是一些精炼的字,而且往往韵律整齐,读来一气呵成。这在读者欣赏你的作品时,不会存在晦涩的阅读障碍,会给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感受,至少在心理上就会更容易接受一些。不管是否愿意承认,作品的内容不会造成阅读障碍,读者会更愿意进一步去欣赏作品本身,比如说笔画,用笔, 布局,形式等等。可以说,篇章内容和作品的欣赏价值是有紧密的联系的。虽然散文一般也不会造成阅读障碍,但是诗词朗朗上口的特征,会更富于古典韵味,读来也更脍炙人口,让人如沐春风。
第二、在诗词当中,尤其是古典诗词,是很忌讳重复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的(一些虚词例外)。所以说,选择诗词,可以适当地避开雷同字,从而可以有更多的笔法选择。虽然处理好雷同字,也是体现书法水平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是,很多时候,雷同字常常会更容易成为作品中的败笔。所以,如果是要写参赛作品的话,建议选择没有或者少雷同字的诗文,会更有利作品的安排和创作。当然,如果是笔法、结构、形式都十分精熟的朋友,就另当别论了。
以上是个人一些粗浅的看法,欢迎交流!
书法作品幅面形式多种多样暂且不论。
仅就书写内容之拙见:一,当以诗词首选;二,警句、嘉联次之;三,古今散文佳作亦不失备选。
理由:汉字具有“三美”——结构美、意象美、音律美。
凡习书者对于“三美”的内涵可网上搜索补补课……
无论是硬笔书法还是毛笔书法,对于书写内容的要求大致一样。但硬笔书法尺幅一般不会太大,所以内容也一般不能用动辄数千字的文章。但因为硬笔书法单字一般不会太大(当然现代硬笔书法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钢笔、圆珠笔这样的传统工具,有的还是专业制作的硬笔,写出来的字可能比毛笔字还大应该另当别论),所以,其内容字数也不可 过少,尤其是参加硬笔书法比赛,我感觉以50-300字合适。
书写内容虽然不是决定作品艺术价值高低的重要因素,但也是书法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创作前必须有所准备,书写内容选择得适当,能给作品增加一层意趣,同时也能表现出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修养水平。具体到书家创作时,在内容选择上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指定内容,应邀受托书写,一般内容也是指定的;
二是自选内容,要注意完整性,不要断章取义;
三是自作内容,即书写者因景生情,因情作文,然后借助书法这种艺术形式表达出来。
参加硬笔书法比赛也大致有这三种情况,如果不是大赛组织方指定内容,就应该好好选择。
这是专门针对参加硬笔书法比赛而言的。因为参赛,就需要引起评委的关注和重视,如果他看到的内容千篇一律,一定会影响他的兴趣,也不太好决定优劣。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bw.com/post/58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