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大学,礼记·大学原文及翻译

《礼记·大学》全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致知,致知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原来这些大学校训都出自礼记?
华东理工大学校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河南大学校训: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自强不息”源自《周易·乾卦》)
河南师范大学校训:厚德博学,止于至善
东南大学校训:止于至善
华中科技大学校训:明德厚学,求是创新
出自《礼记》的三所大学校训
一一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出自“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礼记·大学》
陈嘉庚当年创校时提出了“自强不息、教育救国”的理念。厦大第二任校长林文庆将校训定为“止于至善”。后来,厦大人将二者合在一起,定为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一一中山大学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出自“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中庸》原意是指人具有“诚”之本性,只要按“至诚”之本性从事修身,透过学、问、思、辨、行五个环节,便可以把自己修养成“君子”。
一一华南理工大学校训: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
出自“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1924年,孙中山先生命邹鲁创办广东大学时,亲笔题写“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作为校训。华工从其中提炼8字,组成两句,既体现了历史文化传承,又有所一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bw.com/post/56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