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为学生,大学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什么

单位奖励孩子考上大学学生感言?
非常感谢单位为我们提供了这次分享交流的机会,非常感谢公司多年来对我和我们家庭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十年寒窗苦读,孩子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学,即将踏上人生的新征程,这其中离不开公司多年来文化理念的感染和熏陶。
文化是深入灵魂的精神营养,我们经常对孩子讲,现在公司的学习氛围很浓厚,各个岗位都在加强学习,学习不仅是学生时代必须完成的任务,工作以后仍然有很多方面的知识需要去了解、去学习,从而引导孩子坚定长期努力学习的理想信念。
尊敬的各位长辈,各位来宾大家好!
首先感谢领导能给我这次机会让我有幸代作为学生代表发言。首先我要感谢父母,感谢你们做我们的坚强后盾。一直在我们身边嘘寒问暖。理解支持鼓励着我们。亲,我要感谢我们的老师,我们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老师这盏指路明灯。一直都是老师在叮嘱我们要好好复习,要整理好错题。陪伴我们度过很多个漫长深夜。
再次感谢你们和老师。真心的感谢你们对我们的关爱。我代表所有的同学向你们鞠躬。亲爱的家长们,我们会牢记你们的嘱托,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立志成功,用行动成就期待已久的愿望。用满意的结果来给老师和家长们一份惊喜。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对于大学里总是强制学生当各种活动观众,并总以量化分和学分做出要挟,你们怎么看?
怎么说呢。这事得看学校的人怎么做。大二的时候,学校来了个清华的博导。讲《中庸》的。没有强制的。好家伙,大礼堂挤的水泄不通。一开场。老师就说,高朋满座,不才的幸事。然后,接下来的90分钟。声情并茂。干货多多。反观大一的时候,有一个什么创业老板。来了各种架势。各种否定大学生,各种炫耀。下面的观众途中就基本跑光了。
看到有人已经分析的很全面了,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说这个事情。
我是一个很少出现在班级活动的人,我们班出活动是按学号轮,我学号靠后,除非全班参与的活动,不然我都会和前面的同学换号,以请他们吃饭,或者给与其他什么帮助来回报。
大一的时候运动会,在宿舍挺尸了三天,大二,直接跑出去玩了。平时的讲座,会议,我会第一时间了解主题是什么?有意思的翘课都要去,无聊的,无意义的,我是不会参加的。
校歌比赛,不去,广播操比赛,不参加。我不认为这些集体活动有任何意义,能够获得任何成长,都是浪费时间,有这时间,还不如多看几本书,写点文章呢。
至于量化分的要挟,都是吓唬大一新生的,只要在校期间不发生重大事故,都会顺利毕业的,而学分的考核权不在班委手上,老师扣除学分都是需要提交报告的,为了避免麻烦,一般只是说说而已。
最后再说强制出席,我觉得算不上强制,大学生,有手有脚的,班委也没有绑着你去,更多的是为了量化分心甘情愿去的,真正有能力的人,是不会在乎这些量化分的,他们做的社会实践会收获更多的成长,参加比赛获得的证书足以抵消这些量化分。
所以说,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时,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当你的能力还驾驭不了你的目标时,就应该多花时间去历练。
在大学,讨厌的事情有很多,有一种就是你正在学习,或者刚好出校有事,班级群里发消息“请本班同学于今晚7:30去图书馆报告厅参加“某某”主题报告会议,到时会有考勤人员点名,到不了的同学请提前跟辅导员请***,否则按旷课处理。此次考勤关系到班级量化分,请大家准时到场”,说认真的,特别烦这种事情。
如果真的是对大学生有帮助的会议或者报告,不用学校说,我们也会提前跑去,但是这样的觉得就是在耽误时间,很多时候去了就是继续玩手机,或者睡觉。没有意义。
尤其是追求自由的大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有自己的时间安排,突如其来的通知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加上总是拿学分和班级量化分来说事,更让大学生觉得很反感。
所以,这样的事情真的需要学校好好再考虑一下,改变一下模式。其实我们也都知道,一场活动,需要考观众来撑一下场面,但是,可以换一种方式啊。作为大学生,我只能说,这样的事是除了老师每次强制性让我们给他孩子微信或者网站投票外,最不喜欢的事情了。
理解但不支持,分情况看待吧~
如果是知识类的讲座话,校方的行为可以理解
想像一下,如果是校方为了学生从其他名校特意邀请了知名大咖来传道授业解惑,但恰逢这个大咖讲解的内容又偏冷门,报名参加的人数很少,那么校方碍于维护双方的面子来强制性地要求一些相关专业的学生捧捧场,也是在情理之中的,这总比让学生烂在宿舍打游戏刷韩剧好吧
但如果是一些无关紧要的活动例如XX领导欢迎仪式等还与学分挂钩,那就不可饶恕了!
知识类的讲座还好,因为就个人经历而言,我发现我常常会因为讲座的题目而对进行讲座的人产生错误判断,就像是我们常常会因为名字错失了许多经典电影一样,听起来无聊的讲座的往往就会使你收获某种惊喜。
但是可气的是,一些社团性质甚至纯属校方面子工程的活动强制学生参加的现象也广泛存在着,这就有些不可理喻了!个人认为,学生在这种情况里可以***取适当措施如联名找领导协或请求记者曝光!
支持的点赞!
看到这句话,感觉真是说到心里了,说真的,大学生里总是强制学生当各种观众,并总是以量化分和学分做出要挟,我觉得这种事情应该完全本着自愿的原则啊!可是偏偏不是这样的。
真的亲身经历了,有次活动,班里没有人去看,结果负责人说,去的话加分啊!这句话真的很管用,一下了报了不少人。可是人还是不够,接着负责人说,既然不够人数,那就按照班级里的学号排名去看吧!这就开始点人数,让他们去看节目。其实很多人都是不想去的,可是没有办法啊!这是院系里要求的。那些人就嚷嚷着哎呀怎么又去这种活动真的不愿意去啊!
但是换一个角度思考,报告厅或者演播厅或者教室的那些演讲人员那在讲台上声情并茂的讲着,结果台下的人寥寥无几,心里肯定不舒服啊,所以说,学校里***取这种去的话加分政策也是合情合理的,要不然台上的演讲的人也会尴尬啊。
在我看来,如果没有课,去这种活动完全可以的,反正你自己又没有别的事情,去了还可以加分,这还是蛮好的。但是如果有课的话,我还是建议不要去,毕竟去听这些你不乐意听的报告还不如在教室听一下学的专业课呢!
但是话又说回来,这些讲座往往都是一些很出名的老师做的分享,本质上是学校为学生考虑,想通过强制的办法让学生多多的学习,但是学生并不买账,因为是强制就觉得心里不舒服,我还是建议可以多听听类似的讲座,也希望这些讲座的质量可以提升,让学生主动的去听!
智联校园 学生李瑶瑶回答
智联校园:求职 | 学习 | 活动 | 吐槽 | 故事 | 专属大学生的聚集地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bw.com/post/47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