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的考试等级分类,科举的考试等级分类有哪些

科举制度详细的等级划分?
成熟的科举制度被分为八个等级,分别是:童生、秀才、贡士、进士、探花、榜眼和最高级别的状元。两晋时期***取“九品中正制”的人才选拔方式,人才选拔权被世家大族牢牢把握,无法为朝廷招揽合适治国人才,因此统治者创立了以考试成绩为标准的人才选拔方式。科举制度萌芽于南北朝时期,经过历代统治者改革最终在唐朝变成完善、成熟的人才选拔体系。
古代科举制度分为六级:
童生(第一级县试)——刚开始学习的小孩。相当于高中毕业,因为他们可以算是有学问的人。
秀才(第二级府试)——最低级的考试合格者称为生员,也叫秀才。相当于高中毕业。
科举制的三个级别及具体差异?
乡试是正式科考的第一关。
按规定每三年一科。
清朝时是在子、卯、午、酉年举行,遇上皇帝喜庆亦会下诏加开,称为“恩科”。
乡试于八月在两京及各省省城的贡院内举行,亦称“秋闱”。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bw.com/post/45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