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数学考试难度等级,2019数学考试难度等级分布

2019年考研数学的难度怎么样?
谢谢邀请。考研两大难,英语难,数学难,拿下这两科,基本上考研成功一多半。作为选拔性的考试,2019年数学难度还是符合近年来的趋势,注重基础,灵活性增强,计算量大,考察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结束后有考生表示:
(图片来自网络)
还有某考研网站关于数学难度的投票显示:
数二难度投票:
数三 难度投票
诚邀,谢谢。
1.今年数学表面中规中矩,很多人一看觉得还可以,如同上面的众多回答。
2.但是楼上众多回答忽略了两个既存事实:
b. 最重要的一点是,有很多评论割裂多样因素,形成了自我的主观。例如:今年数学很多小坑被评论们忽视,时间环境也被抽离,很多回答答案这么一来都显得鸡肋费人时间。
今年中考数学题难吗?
不知道你问的是哪个地方的中考,我在浙江绍兴教数学,就谈谈绍兴今年的中考数学试卷!
总体来讲,今年的数学是比较简单的,尖子生估计只要一个小时就能做完95%的考题;虽然也有难题,但平均成绩估计能比模拟考试提升8-10分。像这种大型考试,往往不是一个老师可以决定试题的,是有一个团队,少则三五人,多则八到十人,甚至更多。所以一般不会特别难,也不会特别简单。成绩优秀的同学当然希望试题难一点,这样可以拉开分数,成绩差一点的学生也希望简单点。可一般情况下,只要是正常发挥,试卷的难易对考生影响不会很大,影响大的是排名。考生的录取是根据名次从高到低,而并不是固定的某个分数。说到底考试不过是一个选拔的手段,一个考察的方法!所以出题团队肯定会把试题控制在一定难易程度的范围内。难易只能是相较于以往而言。
每个人考生都希望题目不难。但是想想,如果题目太简单,那就拉不开差距了。
考试,尤其是南京中考,要淘汰一半的孩子。那肯定是一个选拔类的考试。拉开差距就理所当然了。
无非是正能量的、有智力的、有自律性的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正能量是说,孩子的三观正确,这与思想道德政治还有历史有关。
智力,是具备数理化的逻辑推理思维,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律,其实大家智商相差不大,在接受相同教育的情况下,就是看谁能更加用功,更加自律,就可以确定好成绩。
最后,回到考试难度本身。
其实难易本身不是问题,因为难易对于你平时所学的排名没有关系。不能排名,那绝对的分数值就没有意义。
今天早上考完的
坐标镇江
说实话不算很难,但容易错,最关键的是新……我选择填空最后一题都懵错了……最后2题也没全对,满分120,100分是悬了……(还好物化考的还不错,不然废了)
最后一题破天荒没考什么二次函数,数形结合,解析几何,几何综合题……考了个追及问题……对,你没看做,就是追及问题,小学奥数题……烦的要死。最后做是做出来了,漏看一个a>b,函数画到了150,只要画到75( ̄▽ ̄)ノ
总结一下,题目不难,但新……那个五边形和地球测北极星印象深刻
图画的不准,量不出来……
(顺便吐槽一下隔壁化学……不用物质的量根本做不出来……)
中考数学试题,难易的程度就看动点问题,动点问题通常都是在试卷的最后一个出现,根据各省市一般情况下是10---14分之间,想得全这道题的分数,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为这道题里面包含的知识点多,综合性强,要求把中学的数学思想融会贯通,所以必须有扎实的基础知识,适当强度的训练。下面给出刚刚考完的2019青岛,宁波,湖州中考数学动点问题,看看你能不能打满分。
初中数学53和典中点哪个难?
初中数学53难度较大。
53题通常要求运用多种数学知识,在考察考生各项基本运算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的基础上,还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综合运用能力。
而典中点题目相对而言难度较小,题目量也少。
在学习初中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提高数学综合运用能力,多做综合性较强的练习题目。
同时,需要适当掌握类比、分类、归纳等方法,提高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2019年安徽省中考数学难吗?
平时数学学得好的,都认为一般化,不算太难,对于数学基础差或理解力差的当然有点难,中考只是选拔性的考试,把学生分一下等级,分别进入重点,中等和普通(下等)高中而已,人数太多可能就要甩掉一些太差的学生,让他们选择自已适合的其它类学校就读(或辍学),所以中考历年来都不会太难,考核的基本上是基础知识,但中考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目的是让学生要有求知的动力!
2019年高考数学考卷到底是真难,还是同学们平时练习的数学题量不够?
数学题就是如此,会了不难,难了不会。
分享一个我经历的小故事。
我指导初三数学时,有一次中考考数学,孩子们进到考场,我作为带队老师在休息室等候,你要知道,孩子考试,不但家长着急,老师更着急,考试不是单纯的考学生,也是在考家长,更是在考老师。
考试时间差不多了,我早早的就去和学生约好的***地点等候,没有一个孩子提前交卷出来的(每一科都有提前交卷的学生),预感题要难,孩子们做的不顺利。心里在打鼓,反思自己一直很努力的,不想所教学科考的多好,但是别扯别的学科的后腿,让孩子因为我这科没考上高中,我会非常遗憾的。
心里正在七上八下的忐忑着,看见了孩子们的身影,像小燕一样,向我飞来。看见孩子们脸上洋溢的微笑,我放心了。
那次就是题目比较难,多数孩子都感觉没有发挥好。有的学生出考场落泪了,看着让人心疼。
那次我们的数学成绩,全县第一。
理科是一定要刷题的,但不能只看刷题数量,必须注重质量,要做一套会一套。做十套都会,比做一百套囫囵吞枣要强。
另外,后两道大题是给高手准备的,多数孩子做不上实数正常,只要把前面的基础知识做好了,过一百也应该没问题啊。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名师们的高招会更多更有效。
感恩悟空的邀请,我是教大育小。据说今年的高考数学题真的难,可是这个和练习数量真的又关系吗?我觉得这个这个谬论。考试考的是一种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和思维的能力。如果不思考的题海战术,刷100道题不如踏踏实实的弄懂一道题。
现在的高三孩子,压力如此大,做的试卷练习册都堆积成山了,大考小考天天考,咋还缺练习数量呢?除非是偷懒的那个人?
我们仔细分析题目,我们就会发现在试卷中出现了球类运动,还有计算维纳斯的告诉,还有让考生有点崩i溃的云朵。难吗?不难,要的是转化为实际再用知识点解决问题,得出答案。
埋头做题,做了一道又一道,从未认真想过,想过为什么,也从未抬头看看天,看看我们的实际生活,让自己活在考试的真空当中,吸氧气的那一刹那,哭了,忘记了该如何吸氧?怎么办呢?哭吧。
据一份调查报告说:90%的学生说今年数学题很难,10%的学生说试题很简单。专家分析考试难度略有增加,主要难在综合化的运用上,主要是一个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也不是真难,说简单的同学通常是建立起了较强的数学思维,也绝对不脱离实际的孩子,通常能够通过现象看到本质的孩子。这个大概就是学霸和一般学生的区别吧!
仔细分析这样的题就是看着刁难人,可是仔细理解之后会发现简单的知识运用。考察的是灵活性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如果平时孩子好奇心强,看到现实问题会多问几个这个什么原理来的,有办法用我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学生,那么易如反掌。
如果你只会听着孩子考几分,有的家长在小学阶段就只会盯着孩子考多少分,完全忽略孩子学习能力,只会拼命的让孩子让补习班,眼里只有分数,不看世界的话,那么这部分学生将来即使考上重点高中,在高考这样的转折性考试的时候也必然被淘汰。
科学素养导向,综合 运用,贴近生活、联系实际,以真情实景为载体,这些是需要平时的积累的。如果你都没有这样的经验,如何发挥呢?
今年的数学,是真难;学生觉着难,也确实说明了练习的题量不够。
刚刚看到这么一个信息:在大家都在讨论今年高考题难的时候,这个小伙目前的估分是150分,而理综是298分,虽然现在没有出最终的结果,但是看着他后面的“试卷山”,再加上理科的客观性,我相信这个孩子今年应该会有一个很好的成绩。
都说今年的数学难,都说今年数学刷题无效,看来还是功力不到啊!
一、今年的高考数学难在哪里?
随着各种高考分析的出现,对于今年数学题是不是很难的争议越来越大,很多人说今年的高考题根本不难,那些吆喝数学题难的都是学渣,并给出了各种分析。
这种说法我并不认可!多数人说难,就是难,你之所以说不难,是因为你处的环境不一样,你是在看了很多信息之后,在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里,做了一道题或者几道题而已,如果把你放在高考考场里,那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其实,今年的高考题,并没有“换碗”,依然是“换汤不换药”,三角函数、不等式、导数、数列、立体几何、圆锥曲线等,都是常考的主干知识。但是为什么大家都觉着难呢?
其实,这里的难,更多的是表现在“新”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今年的题干很唬人:数学题给人的印象,是言简意赅,而今年全国卷1的第4题和第21题,却出现了大量的文字,这让理科生很头疼,因为多数理科生的语文素养确实不高,虽然这是背景材料,但是很多学生表示题目直接读不懂,被唬住了。
2、题型顺序突然改变:以前的大题,题型按照“三角函数——概率——立体几何——数列——圆锥曲线——导数”的顺序出题,今年直接调整为“三角函数——立体几何——圆锥曲线——导数——概率”的顺序,这种突然的题型改变,让很多学生很心慌,导致数学发挥失常。比如有个考试这么说:“今年全国卷1,35分钟做完选择填空,全对,只是心虚没把握。没感觉多难。然后答题开始有点懵,题号题型都创新了,导数第二问写到一半求稳去写21题第一问,想了15分钟没有思路,然后就跑去写极坐标,10分钟也没把第一问写出来,心态就崩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bw.com/post/26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