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专业详细,大学专业详细介绍
大学选专业究竟是为了什么?
说到选专业,则是事关今后的就业方向和发展前景。那么在高考填报志愿中,如何选择合适的专业呢?推荐三种方法来为选专业做参考:
一、根据性格选专业
从性格类型开始着手:
1、性格外向型——爱说、想说、敢说,这类同学比较适合报政、经、管等社会学科;
2、性格内向型——不爱说、不想说、不敢说的同学比较适合学文、史、哲这类研究性的学科;
家长可以对照着看一下自己的孩子特别突出的是哪一项或者哪两项,以此综合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圈定想报的专业。(以上建议仅供参考)
二、按排除法选专业
了解途径
在圈定自己的专业目标时,一定要在了解基础上进行选择,不能不了解而随意选取。各专业相关知识大致包括5个方面:
1、了解专业内涵
2、了解课程设置
3、专业的就业方向
4、专业的就业形势等情况
5、本专业将来有无读研的必要
选择步骤
在对学科、门类有一定的了解后,可以参考以下步骤,进行近一步的圈定目标专业:
1、首先确定想选择的学科门类
2、再把列出门类下的具体学科,进行2次选择(如果不好选,可以***用排除法,把不喜欢的排除)
3、在圈定的专业中,结合自身的高考分数、地域意愿等综合选择专业目标。
1、考虑自己孩子的身体状况考生的身体状况直接影响录取,考生应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自己的体检结果填报志愿,对因身体条件学校不予录取的专业,或者考生不宜选报、就读的专业,要谨慎填报。
2、家庭经济条件根据自己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适合的院校和专业,也要了解学校和专业的收费标准。
3、家长的人脉关系也就是此专业家长可不可以为孩子将来就业提供渠道支持。
01什么专业才是好专业?
1.“热门专业”就是好专业?
每年被问得最多的问题之一便是:“现在什么专业最热门?”
按照这种思维方式来选填高考专业的考生和家长是非常多的。所谓“热门”专业,也就是那些家长关注度高、考生报考热情度高的专业。譬如,金融、外贸、财会、计算机等,多年来一直是炙手可热的“热门”专业。
“热门”专业之所以受到考生家长青睐,主要是因为考生和家长认为其就业率比较高,对应的就业行业环境好、待遇高。
但在实际招生过程中,“热门”专业受热捧的原因更多是由于招生计划数引起的。因为全国大部分院校都开设了以上专业,招生计划数如此之多,必然在报考人数上蔚为壮观,俨然“热门”。
但这种“热门”专业的开设也给四五年后的毕业生造成了就业压力——“供过于求,就业撞车”。
“热门”专业报考时,招生***数远远多于社会市场的人才需求,“热门”专业到了找工作的时候就只能是部分人的“热门就业”。
这就不难理解就业率较低的专业中,会出现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经济学、工商管理等曾经“热销”多年的专业。
热门专业不等于高就业率,而且热门的专业也并非一成不变,以前师范类专业一直是传统“冷门”,很多人不想当老师,不愿意报考师范类,但随着近年教师待遇的提高加上职业的相对稳定,已经开始有很多考生争相报考师范类专业。
而随着能源战略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提升,以前一直身处“冷宫”的“农林地矿油”也在逐渐升温。
02“就业率高”的专业就是好专业?
不可否认的是,上大学选专业的终极目标之一就是为未来的就业做准备,填报高考志愿是否要考虑就业因素,答案是肯定的!
但在运用“就业率”来作为选择专业的参考依据时,我们不能仅凭就业率的数字高低来做判断。
不同于过去***经济时期的毕业生,需要拿到用人单位的报到证才算是就业了,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口径比较宽泛,无论学生是打算自主创业还是将来做自由职业者,只要学生离校时向学校提供了一个今后的就业去向,都被视为就业率的统计依据。
随着就业形势越发严峻,报考研究生的人数也持续增加,很多大学把考研人数也计入就业率中,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隐性就业”。
因此大学统计出来的就业人数里,不仅包括实际参加工作的毕业生人数,还包括考研、出国留学、自主创业以及灵活就业的人数。
这个就业率数字并不能代表毕业生参加工作的实际情况,与人们对各类专业就业率的实际定位也有一定的差距。
此外,考生和家长在参考就业率数据时,还需要注意到:
并非某所高校的就业率高就代表着这所学校所有专业的就业率都高;并非统计出来某个专业的就业率比较高,就代表这个专业在任何一所学校的就业率都高;并非某个专业有了高的就业率,就代表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很高。
03“录取分数高”的专业就是好专业?
各个专业录取分数有高有低,高校录取分数高的专业基本上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谓的“热门”专业,因为考生和家长在志愿填报的过程中大多有“不能浪费分数”的从众心理。
认为高分数就要报考高录取分的专业,如果考了680分能报最热门的金融类专业,绝不填自己心里更喜欢的物理学,最好录取的时候还是“压线录取”,这样就完全不吃亏了。
这种想法在考生和家长群体中普遍存在,但填报高考志愿不是做买卖,讲究钱物对等,考生选择专业,还要兼顾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理想志向。
如果上大学后由于你对这个专业不感兴趣而没有打好扎实的基础,那再好的专业对你的人生发展也意义不大。
事实上,专业录取分数的高低只能反应报考热度的高低,不能作为判断专业好坏的依据。
04“高薪职业”对应的专业就是好专业?
既有“前途”也有“钱途”,是很多家长给孩子选择专业的标准之一,他们经常会参照网上的一些“高薪职业排行榜”,以职业定位来筛选专业。
虽然我们也鼓励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将职业作为考虑因素,但仍需提醒家长的是,专业不完全等同于职业,不一定是大学读了什么样的专业,未来就会做什么样的工作。
在实际就业中,当今社会上能直接从事和自己在大学所学专业对口工作的人并不多,能一次就业就到位的人也不多。
专业与职业联系紧密的多是些工科类专业(如土建类、航空航天类)和医学类专业,即便是这些专业,对口率达到40%就已经是非常高了,大部分专业的职业定位是模糊的。
05专业名称看起来好的就是好专业?
几年前曾经接触到一名考生,因为一本批次志愿没填好,最后以高出一本线30多分的成绩考入了沈阳某二本批次招生院校的[_a***_]与计算科学专业,但第一个学期结束后他退学了。
这位同学物理和数学成绩都特别好,一心想读计算机类专业,以后当一名IT精英,所以虽然“高分低就”了学校,但觉得所幸录取到了心仪的专业。可等半个学期读下来,他却发现这个“信息与计算科学”并非计算机类专业,而是一个数学类专业,主要掌握数学分析、计算方法概率论等。
通俗说来,它与纯数学的区别就在于,它研究的是如何算得更快,讲究的是计算的技巧,注重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计算机只是它的***计算工具而已,与这位同学设想的计算机硬件设计、软件开发相差甚远。面对着不满意的大学和不喜欢的专业,他不得不退学复读,走进“高四生”的队伍。
上述这位考生就是从专业的字面上去想当然认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习的是计算机的相关内容。类似的让人容易望文生义、产生误解的专业还有很多,譬如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既不属于生物科学类,也不属于医学技术类,而是属于工学里的电气信息类。该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研究和解决生物学和医学中的有关问题,毕业后多到企业从事医疗器械的设计、制造和研究等工作。
再比如信息***管理专业,实际上是由档案馆专业更名发展而来的;公共事业管理(师范)专业,实则就是教育学专业。
很多新增冠以时髦专业名称的“全新专业”其实就是一些以前的专业根据时代的需要和专业的发展换上了新包装,用“新瓶”装了“旧酒”,考生和家长切不可“以貌取人”,一定要深入了解专业真正学习哪些内容,培养的又是方面的人才。
06名牌大学的专业都是好专业?
在指导志愿填报的过程中,经常听到家长这样说:“只要能上名牌大学,读哪个专业都无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名牌大学里所有专业都是好专业。”
实际上,名牌大学并非所有专业都是优势专业,都是业内水准最高的专业。
譬如,如果你立志成为一名心理学家,选择北师大可能就优于就读清华大学。
另外,由于几年前盛行的“并校”热、“改名”风,很多“新”学校相继诞生,它们中不乏名校并入了三五所普通高校的,自然很多并入的专业实力也就比较一般。名牌大学的专业不都是好专业,而有些学校的名气不是很大,但是这些高校里的部分特色专业实力却不容小觑。
比如,武汉理工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并列;中北大学的“仪器科学与技术”,号称“中北第一、清华第二”。
因此,考生和家长不能只盯着“名牌”二字,有名校情结很正常,***都想优秀,但不能盲从随大流,看名气也要重实际,考生和家长还是要根据自己的综合情况去选定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如果一所学校的综合排名不是很靠前,但其中某一专业非常的牛,这样的学校含金量也不低。
07在这所学校是好专业,在其他学校都是?
一个专业如果被认定为是某所学校的好专业,往往意味着这个专业是这所学校的王牌专业或是特色专业,我们通常以“重点学科”或“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来了解一所高校的优势特色专业。
相同的专业在不同的学校,差异可能很大。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专业实力上的差异。由于学校的办学历史、师资力量、教学硬软件以及社会声誉不同,同一专业在不同学校所占的地位不一样,就业率和就业层次也有所不同。
如果这个专业属于这所大学的拳头学科,哪怕是“冷门”,也一定有市场,这个“冷门”的好专业往往办学历史长,在行业内认可度高,就会有对口的行业内单位专门冲着这个拳头专业到学校举办专场招聘会,就业自然不愁。
另一方面,相同专业在不同的学校,其所学的课程、发展的方向可能差异也非常大。比如说同样是“***矿工程”专业,在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偏重于煤矿开***领域,但在中南大学,则偏向于有色金属领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生物技术”主要研究的是动植物的基因问题,江南大学的“生物技术”主要研究的是发酵工程,二者研究的方向完全不同,没有可比性。
因此,对照不同学校的相同专业,不仅要看这个专业在专业领域的地位,还要看专业内涵本身,这个专业内涵主要指专业的培养目标、主干课程、就业及研究领域等。
08被推荐的专业就是好专业?
对于大部分的考生而言,在高考之前根本不会花费时间去了解专业,因此他们对专业基本没有概念,有明确专业意向的孩子少之又少:“不知道喜欢什么专业,不知道以后想做什么……”到了填报志愿选择专业的时候,往往只能听从父母建议。
而很多父母对专业的了解也是比较单一和盲目的,他们的渠道主要是参考就业率、排行榜以及听从亲朋好友的推荐,最终又回到了“热门”专业、“高薪”专业、“高就业率”专业就是好专业的选择误区上。
选择专业需要具备远见和洞察力,家长朋友常常被自己的经验所蒙蔽,如果家长对过去的经验,特别是有时成功的经验过分执著和强势,就会把孩子的未来的发展限定在自己想象力和经验的范围内。
什么是“好专业”,始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被推荐的专业并不一定就是最适合考生的专业。
09孩子喜欢的专业就是好专业?
随着近年来家长们对高考志愿的重视,有些家长在听了专家、学者的建议后,对孩子的专业选择态度开明起来,不再盲目追求“高新热”,转而尊重孩子的意愿:“只要孩子喜欢,有兴趣学的,就是好专业!”
但孩子喜欢的真的一定是好专业吗?就有一位这样的考生,平日里特别喜欢上网,爱好玩网络游戏,于是在填报志愿的时候父母和他自己都理所当然地选择了计算机专业。
但他到了学校却遭遇到学习障碍,主要缘于他高中时期的数学和物理都学得不好,因此在计算机的专业课上难以跟上进度。
表面浅显的喜欢并不完全等同于有兴趣、能学好,喜欢上网玩游戏并不等于就是爱好计算机科学,更不等于可以当软件专家。
在孩子没有明确的专业兴趣倾向、高考复习时间又紧张的情况下,家长的有效介入和帮助对考生而言是很重要的。
家长可以根据对自己孩子兴趣爱好、学科特长的了解程度,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础上,通过详细的资料搜集和理性的判断选择,帮助考生提前筛选、了解、考察适合他的“好专业”。
深圳大学专业介绍?
深圳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拥有广泛的专业设置。以下是深圳大学专业的简要介绍:
金融学:培养具备金融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涵盖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工程等方面的知识。
电子信息工程:培养具备电子信息技术和工程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涉及电路与系统、通信与信息处理、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等领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具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包括计算机系统与网络、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学习。
建筑学:培养具备建筑设计、规划、施工管理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涵盖建筑设计、建筑技术与科学、城市规划等领域。
工商管理:培养具备管理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包括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学习。
广告学:培养具备广告策划、创意设计、媒体传播等能力的专业人才,涉及广告创意与设计、广告媒介与传播等方面的知识。
生物技术:培养具备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专业人才,包括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学等方面的学习。
法学:培养具备法律理论和法律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涵盖宪法与行政法、刑法与民法、经济法与国际法等领域。
以上仅是部分专业的简要介绍,深圳大学还有更多专业供学生选择。具体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可参考深圳大学官方网站或咨询招生部门。
深圳大学院系专业
法学院:法学、社会学
师范学院(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师范)、汉语国际教育(师范)、心理学、休闲体育(休闲旅游)、休闲体育(高尔夫)、体育教育(师范)、运动训练、音乐学(师范) (培养幼儿教育人才)
传播学院:新闻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
艺术学部:艺术设计学、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表演(***戏剧)、舞蹈编导、音乐表演(声乐演唱、器乐演奏、时尚音乐编创、流行演唱、流行器乐演奏)、美术学、播音与主持艺术
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_a1***_]与环境工程学院:化学、环境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化学(师范)
在大学生活中,对自己所学专业以后不知道具体做什么,课程多,很迷茫,怎么办?
那请问对于自己毕业以后想要做什么是否清楚呢?
接着考研? (读本专业研究生还是跨专业考研究生?)
考公务员?
还是就业?
还是出国留学?
其实,不管你是做哪一种, 都要尽快确定, 越早确定越有利自己进行下一步的学习与规划。
千万不要相信任何的传说: 考研、就业、出国留学都不着急,大四的时候再准备也不晚。这样的谣言与传说千万不要相信。试问: 没有坚固的地基哪里来的高楼大厦
其实这个问题对于刚刚步入高校的学子来说很普遍,可以给自己做一个学习***,并根据以后的就业规划做个学习***,目标就是就业,然后按这个目标是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学习.具体方法可以参考我的头条号的文章.我的头条号是:笨龙哥的小酌.
有这个迷茫的感觉就对了,最怕的是没有任何感觉,浑浑噩噩过日子。
坦率地说,大部分大学的专业设置离社会的需求都是脱节的,课程内容都是陈旧不实用,课程跟课程之间的衔接也很差,无关内容大量的重复,有用的信息又很少,所以课程很多。即便是清北的专业,也好不了哪里去。
大学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时期,是学生真正成年,步入社会的最后一个缓冲期和准备期。在这个时期,我觉得要做几件事情。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的思维、生活方式又简单又紧张,没有时间来考虑很多东西。比如,我是谁,我喜欢什么,我爱好什么,我的目标是什么。这些东西不管意识到没意识到,它们影响着我们行动和思维。所以,要试着认识自己,可以阅读一些社会学的名著,跟人讨论,多思考。
了解了自己之后,就应该想明白,自己今后想干什么,有什么样的目标,想怎样去实现。比如,如果想毕业后直接工作,那就考虑工作的方向、地点;如果想深造,就会考虑要不要换方向,要不要出国等等问题。规划远远重于埋头苦学。
多作相关专业分析,职业规划。提前做一个兴趣点转折。对本专业有兴趣的不会这么纠结和迷茫。没兴趣的或者对专业不了解,未知的,那就尽量做到根据课程作一些实习工作,义工等;走向实践岗位就能摸清楚具体行业在大环境下的状态了。
其实大学是个学习如何学习的过程。大学不仅仅是学习课程,课本知识,学到的更多的是一个方向,一个成长的过程。知道迷茫是好现象。知道自己去探索自己的更深的兴趣。很多课程看似无用,其实都能体验到一个过程,那就是快速学习。
没有兴趣的课,还必须学,否则拿不到毕业证,这都决定了你学习这门课的态度,不想花时间,还必须要完成,这的有多有速度的把这门课拿下来。这其实都是学习的能力。以后工作岗位中,加深研究学习中都能用到,其实可以归结为自学的能力。
课程再多,也要完成,不要让自己挂科,陷于被动,重修,留级,都不是想要的。那就要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这个没啥好商量的。虽然一部分学生不当回事,学得乱七八糟,但是不代表着他们内心的另一种后悔。
大学学到的是视野开阔,是对专业的探索,真的不仅是几门课。有想法的去读研究生,深造,留学;一般的,努力毕业,认真找工作,不虚度自己的大学生活。浑浑噩噩混日子的,挂科留级的,也是糊涂的,没有弄明白大学的意义。后悔的日子在后面。
刚上大学遇到迷茫很正常,但是需要及时的调整心态,静下心来好好整理自己的思绪,给自己一个大学生活的规划,否则真的是有可能浑浑噩噩的过了四年,毕业就失业。
记得我们上大学那会儿也是一样,刚入学参加军训还要好一点,反正大家都很忙碌,都是定时作息参加军训,没有空隙来胡思乱想。但是军训结束后,人真的就开始迷茫了,每天上课,但也没有谁告诉你该掌握什么,这些知识对以后有没有用,和中学时代完全不一样,那我们就会举得这种学习有意义吗,再加上各种报道说未来的就业难,每年毕业生都是上千万等等,甚至很多人会进入破罐子破摔的状态。
高考时的梦想是什么?这个梦想为什么现在不能继续?
那么多已经大学毕业且成功的人,他们是如何度过大学生活的?
大学还仅仅是学习书本知识吗?
大学的学习还需要老师手把手的来指点吗?
1、给自己拟定一个大学规划,包括专业课目标,辅修课程,是否考研,是否参加社团,勤工俭学,校外***等。
2、多交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未必就是你们宿舍的,你们班的,但一定是正能量的朋友,在他们身上你会学习到很多。
3、多和那些考到其他大学的高中同学联系,看看别人在做什么,或许那也是自己的目标。
4、找到自己的爱好,毕竟大学四年,如果全部都是学习,那生活也未免太枯燥。
大学录取分数线和专业分数线有什么区别?
1、地区批次分数线,即考生所在省(市、自治区)的各批次“资格线”,只有你达到了该分数线才有资格在该批次参加录取,但由于各大学会根据报考人数从高分到低分进行录取,所以即使够了省资格线,也不一定会被你所报高校录取。举例说明:甲高校在某省***招生50人,而够资格线、且填报了该高校的考生有400多人,那么该高校就只能录取前50名的考生,其第50名的成绩可能超过了省批次线的60分,那么,只超过线59分及以下的考生就不能被录取了。
2、高校分数线:还继续用上面的例子说明,那个被甲高校录取的50名的最后一名考生分数,就叫做该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学校不同,即使同批次的大学也会有很大的分数差别,比如一批次的北大、清华、、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就会高出各省分数线很多(高出一百四五十分甚至一百六七十分),而那些省属一批大学就不会高出这么多了。
3、高校内专业线:和前两者的差异一样,不过专业线要更加细分一些。比如甲校中有A专业和B专业,共收50人,但A录取30人,B录取20人,学生报考时也是按学校和专业来划分的,也就是不但要选学校,还要选专业,所以AB两个专业中录取分数最低的那个作为学校的分数线,而A专业中30名学生最低分作为A的分数线。这里还要提一个专业调剂线,比如报A专业实际只有29人,而B专业超过20人,如果报考B专业中有选择服从专业调剂的,只要他的分数超过A专业的最后一名,则可以进入A专业。
二者差别还是很大的,大家可以先看看下面的表格,对总体趋势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首先要明白一点: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和专业录取分数线是所有考生报考完之后,通过竞争最终录取结束后形成的,录取结束后,录取了这个大学或者专业会有一个数据统计,也就形成的大学和专业对应的最低分、平均分和最高分,同样还有对应的位次;高考报志愿之前肯定是不知道的。
大学的录取最低分,也就是所有录取的考生最低的那个分数,他也是录取到了某一个专业(还有大学投档线,投档成功未必代表录取,也有可能不服从专业调剂,分数没优势,被退档!)。所以,专业录取最低分一定大于或等于大学录取最低分,好专业分肯定更高。
这里我们能看到大学录取的分数(最低分、平均分、最高分,也有最低位次、平均位次和最高位次)!大学的录取分是统计所有对应科类(文理科)当年录取考生的数据。我们拿2018年中科大的专业分数线来看,像理科实验班、工科实验班(含计算机类)、数学类、物理学类的专业分都挺高,而材料、经管实验班等专业分数就只需要达到大学录取最低分即可录取。
我是藤筹劲草,感谢有机会回答您的问题,如果喜欢我的答案请点击关注。
高考录取线主要包括三部分:高考提档线、学校录取线和专业分数线。
高考提档线顾名思义,就是录取不同其次最低的录取线,每个省根据考生分数的高低而确定,分别确定提前批、本一、本二和专科不同批次档案提取线。
学校录取线就是不同高校依据各省提档线、招生***以及志愿填报人数,根据报考成绩排名确定的学校最低录取线,一般就是这个学校在不同身份招生最低分。
专业分数线就是学校内不能专业根据学校录取线、报考人数成绩排名确定以及专业招生***的确定的最低分,往往学校优势专业因为报考人数进而分数高,冷门专业分数低,所以不同专业录取分数不一样。
录取分数线是你能进这个学校的最低标准,专业分数线是你报考专业最低录取分数,如果你选择服从调剂,即使专业分数线不够,够了录取分数线,也会被这个大学录取,只不过是专业不同,如果未选择调剂,则不会被大学录取。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bw.com/post/22475.html